【景德十四年三月二十,我们长胜学堂与其他学堂一起考教。
虽然叫长胜学堂,但我们次次都垫底。
绾绾代表我们学堂比赛,文章、作对、明算、礼仪、乐理都是第一。
天呢。
她好厉害。
所有人都围着绾绾鼓掌。
她一点都不骄傲,谦逊地说都是夫子教的好。
我觉得绾绾冰雪聪明活泼可爱。
很厉害。】
*
那年考教?
哦,有印象了。
我在京中是有大儒为师,课业门门为精,自然很轻松地赢得了比试。
为表谦虚,我还说是夫子教得好。
至于张良玉,门门功课倒数,也不知道在傻乐什么。
不过话说回来,他虽然说不是读书这块料,但身手不错,好几次上课时偷偷看他翻兵书。
*
【景德十四年十一月初九,绾绾有了很多朋友了。
但我是她最虔诚的小跟班。
最最最虔诚的哦。
我们两家对门,上下学都是一起的。
平日里帮她背书包、背水,跑遍整个凉州卫给绾绾买好吃的连零用钱我都塞在绾绾包里面。
天呐,我这么有心机,长大不会祸国殃民吧?
应该不会。
我只对绾绾有心机。
十一月初九是我的生辰,绾绾起初是不知道的。
她知道的时候已经很晚了,有点遗憾没有给我准备生辰礼物。
我小心翼翼而又颇为大胆地说:「你的发带给我好吗?」
我会缠在手腕上的。】
*
张良玉说这句话的时候,脸色通红。
在京城少男少女之间互相送发带都是表达爱慕的。
但凉州卫好像没有这个习俗。
张良玉毕竟对我那么好,我思索一会解下了左边的发带给他。
「可不许给旁人!」
*
【景德十五年三月初三,上巳节。
夫子准备我们郊外踏春。
绾绾不小心扭伤了脚。
她该有多疼啊。
要是我提前告诉她不要走在碎石上就好了。
夫子让绾绾先坐马车回家,但我们离马车还有一定距离,我自告奋勇背着绾绾回家。
我已经长得比绾绾高了,定然不会摔到她的。】
*
那日是我贪玩,踩到了碎石。
趴在张良玉后背上的时候,才发现这个小小少年竟然背着我长这么高了。
一路上张良玉都对我嘘寒问暖,我忽然觉得——
张良玉不是小屁孩了。
*
【景德十五年十月二十四,绾绾这段时间经常来我家玩。
好开心。
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。
这次是跟宁伯母一块来的,母亲一直夸绾绾。
而后提到了绾绾琴技一流,是小时候有过名师指点的。
怪不得她弹琴这么好听。
呜呜呜,绾绾真厉害。
这时绾绾的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凤尾琴。
这是我家传至宝,听说是战国年间的。
但我的祖宗们有没有吹牛我就不知道了。
母亲看绾绾很喜欢,说要送给她。
绾绾看向一旁的宁伯母。
宁伯母说:「这琴太珍贵了,是你们张家的传家之宝。」
母亲半开玩笑地说:「收了我们家的琴,给我们家做媳妇好不好?」
母亲怎么能说这样的话?
好喜欢。
好爱听。】
*
那把凤尾琴,我很喜欢。
张良玉也是。
两家大人看着我红了的脸颊,有了个默契。
*
【景德十六年五月初七,凉州卫有风声说宁伯父要升迁了,母亲想带着我去宁家提亲。
父亲却说此时不好,怕是有攀附之嫌。
正好边境起乱,父亲说带着我上战场历练历练,以后我总要接他的班的。
任凭母亲怎么阻拦都没有更改父亲的决定。
母亲不想让我打仗,只想让我平平安安一生。
但我骨子里和父亲一样,想要报效国家,赶走外敌。
我让母亲安心,说一定两月内回家。
七月初七,我还要向绾绾提亲呢。】
*
张良玉走得很急。
我听闻后立即骑马追了出去。
却只在城墙上看到他们离去的身影。
听人说:「张小公子一身银白色的盔甲,小小年纪就是玉树临风了。」
「张小公子是第一次上战场呢。」
……
可惜我没能看到张良玉第一次穿盔甲的样子。
也没能等到张良玉。
但此后很多年,我心中的张良玉都是那个凉州出征的小将军。
他们走后不久,就有了圣旨,让父亲官复原职。
父亲开心极了,命人快速收拾东西上京。
六月底我们就要走的,可是张良玉还没回来。
我问父亲:「能不能再等等?」
父亲知道我的心思,但也知道张家官位低微,只是一个守将。
他此番回京,若是站对了队……
他心中是想要入阁的。
张家是配不上我们宁家的。
但父亲此时并没有明说,只是说:「那就再等五日。」
*
【景德十六年七月初三,绾绾一家进京了。
其实按照当时的脚程,我们六月底是能赶回家的。
但父亲接到一封信后,特意放慢了行程。
我紧赶慢赶,绾绾一家已经走了。】
*
翻到这里的时候,我早就潸然泪下。
小十六刚刚去解了个手,看着手札的新一页。
*
【景德十八年四月十七,绾绾入宫选秀,当选。】
*
小十六好奇地问我:「母妃,绾绾是谁?」
当年回京之后,父亲给我改名宁檀。
说找人给我算了一卦,绾绾二字压不住命格。
让府中所有人不得提起我的旧名。
久而久之,我竟也忘了。
害怕此事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,我并没有告诉小十六。
毕竟张良玉喜欢的是善良聪慧的宁绾绾,不是后宫狡诈狠辣的贵妃宁檀。
这么多年,我手上沾了不少血。
「一个不值当的人。」
当着小十六的面把手札扔入炭盆。
小说《宁有良玉》 第4章 试读结束。